当前位置:财商学院>财经头条>
后疫情时代,现金为王?
来源:信托产品 发布时间:2020-12-09
文章摘要:中国经济的判断是需求复苏,既然都是新的一个周期了,那么就应该去投资,多投资,股市有行情,楼市也在涨,长期来看,把现金发挥至关作用,实现资产增值才是王道。

回看2020年上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主要经济体央行和政府推行大量史无前例的宽松刺激政策。2月下旬到3月中旬,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重挫全球股市,美股道指和标普500指数重挫逾35%,均创下2016年四季度以来新低,有史以来仅有的五次熔断,其中的四次发生在今年3月。美股的跌幅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股市几乎被夭折,同时中国A股市场也处于长期低迷期,市场成交金额的缩量,伴随着后续进一步走弱的概率加大;股指整体下挫,上涨动力不足,观望气氛浓厚,在市场继续维持着底部震荡的走势。



在这种恐慌性情绪主导之下的全球经济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各个部门都希望通过缩小“资产负债表”来预防风险,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你会看到大量资金从股市、债市、房市大举退出的情形。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也出现了短暂的失控,正是因为市场反应出的经济下行信号,让许多投资者甚至企业都出现了消极心理,对股市和整个经济社会表现出信心不足的态度。人们认为持有现金反而是最安全的,现金虽然没有收益,但是也不会遭遇什么损失,可以躲避一切下跌的风险。由此呼吁“现金为王”的群体也大量涌现,他们认为在动荡的金融环境下,只有持有大量资金才能在抵御风险,只有拥有现金及存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财富积累。


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是不是资金得到保障就相当于吃下了“定心丸”?我们可以结合市场走向来看,如果说市场上缺乏现金,而我们又刚好持有充裕的现金,那么现金就是支撑整个经济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可以称之为主流王道;但如果说市场上并不缺乏现金,那对于现金的肆意追捧,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呢?


其实所谓的“现金为王”,不是让你拿住现金不放,它真正的目的是等到市场崩盘的时候去捡白菜,也就是所谓的“择时”。指的是持有便于流通的优质资产,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其他资产价值体现时手上有弹药进行更便宜的收购,以便于更好的发展,所以你理解的现金为王,其实根本不是持有现金的意思;我们手上本就不多的钱,面临着时代大潮前所未有的劫掠,更应该把握好时机和机遇。


在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往往是过剩的经济危机,许多产品可能降价也没有人购买,如果你手上有足够的存款,其实是能够做很多投资决策的,就有可能抓住机遇,让自己富裕起来。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产品过剩的危机,也是一个财富大洗牌,很多富裕家庭一下子一贫如洗,而有一些比较穷的家庭也可能抓住机遇让自己富裕起来,可以说经济危机对每个人的影响主要在于个人对于经济危机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做法了。


比如巴菲特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抓住机遇购买了50亿美元高盛公司优先股,大概股价也就是五六十美元的样子,年股息收益率为10%,还拿到了115美元购买50亿美元高盛股票的认股权证。而现在高盛股价在224美元一股。


而从目前国内普遍情况来看,在居民的资产配置中,地产的仓位最重。根据经济日报社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来看,房地产在家庭财富中占有绝对地位,占比超过了70%,这个比例在全球来看,都是第一。而其余占比则分布在股市、债市及现金上。


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只有充分认识资产的性价比,才能在行情的波动中坚定的持有。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产配置,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无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化,资产配置方式如何多样化,都要致力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并在保值的基础上寻求资产的可持续性与财富的长期增值性。


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我们可以定期调整资产中股票和债权的占比,保持适当比例。投资者在选择上,可适度进行优化配置,增配灵活度较高的偏股型基金。一方面,在股票上涨时,定期卖出股票,配置债权;另一方面,当股票下跌时,定期赎回债权,配置股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投资者更应该关注产品底层资产的质量,这也是金融市场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选择产品时,我们更应去考虑它的风险、交易逻辑究竟怎样,又是否合理。


未来以消费和技术革新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蓬勃生长,经济蛋糕不断做大,再加上政府各种让利减税的力度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延续目前的上升态势,结合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金融资产特别是权益资产将成为居民财富的重要载体。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吸引力持续提升,将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居民正在加速增配金融资产。中国经济的判断是需求复苏,既然都是新的一个周期了,那么就应该去投资,多投资,股市有行情,楼市也在涨,长期来看,把现金发挥至关作用,实现资产增值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