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商学院>理财学堂>
朋友圈最精明的年轻人 早就给自己花式买了保险
来源:信托产品网 发布时间:2020-04-27
文章摘要:“多重角色”之下,大家正在寻求通过买保险获得更多基本保障。
最近有个词很火——“隐形贫困人口”,指那些每天看起来有吃有喝有玩,但其实非常贫穷的人。一群都市年轻人纷纷“对号入座”,心酸无比。
 
  不过,年轻人绝不只是会仰天长啸“钱都去哪了”,而是主动寻找更多安全感。而“买保险”,成了年轻人们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选项之一。
  “保险属于被动型消费。但在个别节点之下,会促使人们主动去选择购买,80/90后成家立业,甚至是生育了下一代,便是这样的重要节点之一。”华映资本董事曹霞认为,渐渐步入中年的80后/90后,正在经历由“个体”到“社会身份”的转变,他们步入职场,开始组建家庭,既要面对自己的“成长危机”,为健康做打算,同时也要为老人及下一代着想。“多重角色”之下,正在寻求通过买保险获得更多基本保障。
 
  “新单身主义”的多重保障
 
  保险也是一种投资
 
  不同于Darth选择的人生轨迹,在80/90后中,有一类群体的规模正在攀升——空巢青年。一个人吃饭、旅行、娱乐正在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新单身主义”也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保险行业。
 
  89年出生的Sherry最近正在为自己挑选一份额外的保险,“不想结婚也不想生小孩,老了谁养?还是多买份养老保险、寿险也行。”
 
  同很多单身青年一样,经历多次相亲,Sherry对婚姻期待不高,在国企上班的她收入尚可,对于接下来一个人的生活并不排斥,唯一担心的就是“老了缺少保障”。“想去好一点的养老院,那就得有足够的养老金,除了单位负担的,感觉可以自己再买一份。”用Sherry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有足够的保障应对未知的未来,才能在当下更自在地独行。
 
  “独而不孤”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体验,支撑起这份“自在”的背后,是如何为自己增添更多的安全感。比起“财富自由”、“事业有成”,Sherry认为合理规划支出,选择合适的保险是可靠的预防风险途径,“这份安全感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共生效应
 
  消费升级激发保险需求
 
  比起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80/90后群体强大的消费力也正在激发他们的“花式”保险需求。
 
  2017年高盛发布报告称,中国的80/90后约有4.15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31%,与此同时他们的平均年收入将从2014年的5900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3万美元,正在主导消费格局。喜好“任性”,舍得将收入转化为“购买力”,80/90后们也正在为这些“撒”出去的钱寻求保障。
 
  “碎屏太心疼了,所以买新手机时也自然会搭配着买(碎屏险)”,网友口中的碎屏险,是最常见的一种伴随消费升级而来的特色险种。还有更多保险公司推出了“奢侈品险”、“美颜险”、“失眠险”,甚至还有“痘痘险”等特色保险类型,这类保险通常单价较低,门槛低、操作简单,可通过线上理赔、效率快。
 
  不过,以上这几种所谓的创新性互联网保险险种,虽然新颖、购买简单,但由于没有明确约束,存在博人眼球、赢取市场的风险;低规范性也使得后续的服务、理赔体验不尽如人意。例如,此前火热一时的“鹿晗恋爱险”、“违章贴条险”,都曾出现在保监会的风险提示里,个别险种一度被保监会叫停。一些保险不但有诈骗和非法集资嫌疑,甚至有博彩性质,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互联网保险如何“应变而生”?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互联网保险用户,平台也发现了他们的一些新特征。例如,数据显示76%的80/90后愿意为高质量产品和极致服务付费。今日头条曾联合保险岛发布的《2017保险兴趣用户分析白皮书》显示,80/90后保民更倾向利用碎片化时间在App端投保,PC端用户呈下降趋势。购买时间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年轻人独有的“特色”:晚间23:00点熬夜买健康险,工作时间惦记爱车(车险购买高峰上午10点与下午3点)等。
 
  曹霞也介绍到,部分互联网保险企业数据显示,在理赔方面,35岁以下女性用户健康险赔付率为男性的2倍,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年轻女性比男性更“走心”。
 
  决策机制上,Harris Poll分析认为,千禧一代人的成长一定程度上被广告和促销所围绕,所以传统营销方式对他们并不奏效,这一代人往往会更倾向于通过他人“种草”而购买保险。
 
  基于这些消费者最新需求的变化,华映资本董事曹霞总结了互联网保险能够进一步吸引年轻消费者可采取的方式:
 
  1。 产品设计简洁、理赔流程更高效:80/90群体对互联网的认同度和使用频率都较高,喜欢新鲜、个性化的事物,互联网保险若想吸引年轻人,需要符合80/90后人群便捷快速的保障需求特征。如何设计更为清晰简洁且合理的投保条款、优化产品植入场景、完善线上理赔流程,对互联网保险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
 
  2。 购买场景碎片化:如今很多互联网产品从碎片化场景入手,试图与目标投保用户进行不同维度的连接,形成生态化互联,如退运险、航延险、碎屏险等等。
 
  例如,在车险领域,比起保险巨头渗透率极高的业务,创业公司Metromile与Cuvva两家则另辟蹊径,提供特色产品覆盖目标人群。Metromile的保单基于客户开车的频率设计——开的少,就交的少。Cuvva则专门为那些正在学车和不常开车的人设计新的保险产品。
 
  3。 内容营销、大数据技术等改善传统销售模式,更好触达年轻用户:传统的保险行业代理人年长,他们倾向于向同龄人销售保险;互联网保险则能够通过内容营销、社交传播等方式更“轻量”地触达年轻用户群体,激发需求。此外,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互联网保险公司针对目标消费者群体提供更精准的按需推荐、优化理赔环节等。
 
  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法国保险巨头安盛保险(AXA)正在使用以太坊公有区块链为航空旅客提供自动航班延迟赔偿,推出一款命名为“Fizzy”的产品。如果航班延迟超过2小时,“智能合约”保险产品将会向乘客进行直接的自动费用偿还,称之为“100%自动化、100%安全的航班延误保险”。
 
  知乎上曾有个段子,“挣钱是一种能力,花钱是一种技术,我能力有限,技术却很高。”但其实年轻人比想象中精明得多,“买保险”是一门技术,“管理人生曲线”更是一种高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