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商学院>行业资讯>
裸条事件后的消费金融
来源:信托产品网 发布时间:2020-04-27
文章摘要:消费金融,顾名思义,是与消费有关的金融业务。我们的第一想法都是错的,比如有人问是不是只有捷信从事消费金融,或者只有那么十几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做消费金融业务,并不

  消费金融,顾名思义,是与消费有关的金融业务。我们的第一想法都是错的,比如有人问是不是只有捷信从事消费金融,或者只有那么十几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做消费金融业务,并不是这样的。

  按照一般对消费金融的分类,所有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都算消费金融,买房、买车、买手机、甚至吃饭,只要涉及到金融服务,都是消费金融。一般情况我们统计消费金融的时候都不包含房贷,车贷单算,那么剔除房贷和车贷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就是消费金融的总量了。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银行信用卡占据了消费金融市场的80%业务量,剩下20%才是各类金融公司。

  我们知道,信用卡的发卡量已经6亿张左右,剔除掉若干重复的人,中国有几亿人用信用卡消费,这些刷卡的、用信用卡分期的人都享受了消费金融的服务,这部分比例是最大的,目前占到了80%以上,未来几年也不会低于70%。所以银行才是最大的消费金融提供商。

  银行的资金成本最低,利率也最低,自然把最优质的消费金融客户抢走了。银行不提供服务的用户,就是其他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这些机构包括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在裸条事件发生以后我们都深刻发现一个问题,社会上真的有那么一群人愿意付出很高代价去借贷的,来支撑他们完成 本来负担不了的消费,比如买一个2500元的VIVO新款手机,这个群体就是被银行风控拦在窗口外的人群,但这部分需求又是切实存在并且相当庞大的一个人群。所以诞生了以捷信为代表的专注于线下3C场景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以及一众非持牌的模仿公司。中国在线下有相当庞杂的零售窗口,因 为中国的市场从一线城市一直延伸到一千个地级市以及他们辖区内数量众多的乡镇甚至乡村。一线城市生活的白领有一个错觉,就是淘宝和京东可以搞定一切,但实际下沉到乡镇市场并不是这样的,实际销售数据也证实了这个逻辑。网上消费占比最大的3C领域,在整个3C市场中也只占了2成,线下仍有超过2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么庞大的市场,给了捷信和他们的模仿者相当大的空间,并且养活了一大批地推的中介团队。

  同样的故事回到线上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线上消费场景分布太集中了,天猫、京东就能占到线上B2C渠道的将近3/4,淘宝是几乎唯一的C2C渠道,阿里和京东又都有一颗做金融的心,外人自然很难插手。但有意思的是,天猫和京东都没有消费金融牌照,于是他们都通过小贷牌照曲线进入这个领域,做了花呗和白条两个爆款分期产品。在消费金融领域,天猫和京东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有几乎完美的闭环消费场景和数据,包括真实的消费、地址、电话、支付信息、消费习惯等一系列价值连城的数据,在合适的风控模型之下可以非常好的整合数据、控制风险。但两者经营的思路又是两种,阿里做消费金融来赚钱,京东做消费金融来亏钱……京东为推广白条进行了大量的免费分期、甚至贴钱分期,这种烧钱的思路不知道来自于谁,但规模确实增长十分迅速。

  另外一些消费场景也是大家争夺的目标,比如教育、家装、旅游,都已经开始了非常激烈的线上和线下竞争。针对不同人群的竞争也早都开始了,比如专门针对相对封闭的校园诞生的分期乐、趣分期这种。但这些公司大都难以盈利,一方面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很难,另一方面是盲目的互联网占市场思维。风控体系里,最重要的一环是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了很多人忽视信用骗贷,无牌公司还不能把失信行为反馈到征信系统中,网贷市场烧投资人的钱扩市场的同时催生了一大批专业骗贷人群,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