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商学院>行业资讯>
你感染“责任”病毒了吗?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2
文章摘要:它几乎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它是一个很难被发觉和恶性循环。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到底什么是“责任病毒”,我们又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克服这种问题?

大家在一个集体里面有没有经常听说“这件事不归我管”类似的话?如果是的话,表示你的团队成员可能都中了“责任病毒”!这一概念来自加拿大管理学家罗杰.马丁的《The Responsibility Virus》一书,直译过来就是《责任病毒》。工作中,有人责任混淆,有人推脱责任,有人则承担过多的责任。

大多企业都逃不了中了责任病毒的怪圈。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它几乎会出现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它是一个很难被发觉和恶性循环。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到底什么是“责任病毒”,我们又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克服这种问题?



什么是责任病毒


责任病毒是对失败的恐惧,使人们陷入承担过多责任和逃避责任的恶性循环。


例如一个企业,领导给员工授权,授权之后分工是否明确?权限是否界定清楚?当上下两级没法掌握住到底授权受到什么程度,大家应该怎么共同参与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出现这种状态,要么我管要么与我无关,这时其实就已经出现了病毒现象,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拿捏这个度,如何解决责任病毒的问题,就是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



常见的“责任病毒”情况有哪些:


1、在交流中只想赢,不想输。也就是我们熟话说的“死鸭子嘴硬”。


2、不管对方说的有没有道理,我反正嘴上不认输,不吃亏。


3、永远想把整个事情的局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想要让一切看起来都是受控的。


4、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尴尬。想要至始至终保持理智。

这四点的加持,很容易让当事人出现责任病毒的症状,变得没有担当。很容易让人产生两个极端的结果,分别是使人承担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责任和使人逃避责任。换句话说,会出现责任和当事人所具备的能力不匹配的情况。



责任病毒的危害


责任病毒的危害非常大,能够杀死团队的合作精神,让整个团队陷入逃避责任和推卸责任的恶性循环中来,大家都变得没有担当。责任病毒还未使得团队成员的不信任性和猜疑性恶化。当事人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去承担高于我们当前能力的责任。


责任病毒会导致一系列的创伤和失败,这些失败又对机构和组成机构的个人造成严重的长期问题。它摧毁了人们合作的能力,制造出一种互不信任、互不理解的氛围。


1、使协作覆灭:侵蚀真诚而富有成效的协作能力;


2、使互不信任和误解加深:误解导致不信任加剧,于是出现怨恨,从而造成机制僵化;


3、使决策能力萎缩:承担低于我们能力水平的责任,逐渐地,能力便会衰减。

《责任病毒》一书的作者指出:责任病毒的根源并不在组织结构上,而是在人的内心深处。人们往往要么承担责任,要么放弃责任,不是“战斗”,就是“逃跑”,走两个极端。无论是谁先开始,只要有一方做出一点举动,另一方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我们怎么才能够解决责任病毒的感染问题?


1、首先从责任病毒产生的根源入手:


将只想赢,不想输的理念更新为“明智的决定”。我们谈话的目标不是争个输赢,而是未来达成目标。这一点需要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具备。


将掌控局面变更为真心支持。真心,真诚地支持团队人员,接受看似不受自己控制的局面,反而有利于大家用较为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责任和挑战。将避免尴尬更新为公开检查。最尴尬的事,其实是看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所带来的恶果。将保持理智变更为表露真心。猜测容易导致误解,误解会导致团队成员间的不信任,所以,要允许团队成为表露真心。



如果任由责任病毒泛滥,最终等待双方的都将是失败的结局。要克服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作为老板、领导者,一定不要大包大揽,奉行事无巨细的管理,要鼓励员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信员工的能力,让员工承担稍稍超出现有能力的责任。这既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也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工作更有劲头。


作为员工,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要把问题全部推给自己的上级。你可以请上级帮忙,但你要跟着学,以便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自己解决。在请求上级前,你自己要先把问题整理出一个头绪来,说说自己的几点想法,分析每种想法的利弊,再请上级定夺,但你一定要表达出参与、学习的欲望,以免触发责任病毒。


2、避免责任病毒的另一个方法---结构化的决策过程


我们可以来学习下组织的决策流程该怎么设计,如何让大家参与到决策之中。


结构化决策流程一:形成选择

征询他人的想法和意见,问问大家,还有别的想法吗,至少两个或者以上然后形成选择。


结构化决策流程二:头脑风暴

找出可能的想法,头脑风暴的原则,就是欢迎一切想法,无论对方说多么离谱的东西,你都能够接受,都能够记下来。


结构化决策流程三:规定条件

就是我们要完成这件事,我们必须得满足哪些条件,那假如满足不了这个条件的话,我们就把这其中的一些主意就排除掉了。在规定条件的部分当中,就有一系列的建议就被拿掉了。


结构化决策流程四:确定决策障碍

最困难的状况,就是让大家提难以实现的条件,这时候你注意,我们在严苛地讨论所有的想法。但这个过程当中,想法跟人是分离的。


结构化决策流程五:设计有效的测试

就是我们现在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小范围内测试一下。

如果达到的数据是什么,我们就认为这个条件可以满足,如果条件不是,我们就不能满足。

或者去寻找数据,找到一两个数据来支持这件事情是可行的。


结构化决策流程六:分析

就是拿测试结果出来分析。

结构化决策流程七:做出决策


在分析的这一步,我们鼓励让最怀疑的人来做分析。就是如果一个组织当中,最怀疑的人做了分析,他的结果是认为,这个事都可行的话,那么这件事才是真的可行。最终我们来做出决策。


这个结构化决策流程的好处就是,你会发现,所有参与过这个决策流程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推动这个决策的人之一。哪怕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但是他在寻找这些约束条件的过程当中,他自己也慢慢地说服了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往前迈出一步,并不认为自己全知全能,就会更愿意听取别人有更好的建议和想法。同时,对于其他人可能会看到我所未看到的事情,这可能有益于我的理解。我们自己会有很多盲点象限,自己看不到,所以其他人未必都是无知的,未必都是存心不良的,其他人有可能有很多善意的提醒,有很多建设性的东西。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让大家能够按照这种结构化的流程,既尊重了他们的潜意识,让大家既有参与感、有责任感,又愿意干活,同时又能够让大家达成一致,共同为结果承担,而不只是推卸责任。研究表明,人类有一种倾向,与长远以后可能受到的损失相比,人们更加看重当前可能受到的损失。


担责任,始成长;尽责任,方进步。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必定不会差;一个有明确责任分配的企业,必定也是大鳄。所以,在未来的组织当中,应该就是我们大家要一起共同承担责任,推动这件事情。当我们能够感受到责任,是我们做事的机会,是我们学习的机会,是我们进步的机会的时候,你才会更愿意主动地去承担大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