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商学院>财经头条>
大降94.6%,基金又滞销,赚钱大机会来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5
文章摘要:基金发行又一次陷入罕见冰点,到了狗都不闻一下的时候!

一、

基金发行又一次陷入罕见冰点,到了狗都不闻一下的时候!

截至6月29日,6月基金发行份额424亿,创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较2020年7月峰值降低94.6%。

整个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合计募集规模仅为516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3%,成立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超过50亿元的更是只有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他均为债券类基金,募集规模3238.4亿元,占新基金发行总规模的63%

在过去,债券基金因为风险低,收益低,并不是追求高收益投资者的首选,如今它占比最高说明“冒险”的投资者变少了。

二、

基金销售再次进入“冰河时代”,人们在担忧什么?

1、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对于股市的悲观。

上半年A股沪指涨3.65%,深成指涨0.1%,创业板指跌5.61%。

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有58%的股民表示亏惨了,另有9%的股民略有浮亏。基金同样没有赚钱效应,基民们也亏怕了。

“双十”公募基金经理代表产品截至2023年6月29日,平均亏损-2.72%。

今年二季度,基民不亏钱真是凤毛麟角。在9514只有业绩数据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能实现盈利的基金只有1651只,占比仅为17.4%,超过八成基金亏钱。

最近三年,渠道卖的权益基金很多亏损幅度都在20%—30%,有的甚至接近40%,绝大多数爆款公募基金都处于亏损状态,仅有280只收益为正。基民高位套牢,亏掉裤子,谁还会买?卖不出去正常,卖出去了才是不正常。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2、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出现的“明星化”“赛道化”“高位发行”“追求爆款”等现象。

在行情好的时候,公募基金往往为了多收管理费而大力发售新基金,这时候涌入的投资者往往会遭遇大幅亏损,导致“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基金经理高薪,但基民们却大把赔钱,损害基民对基金行业的信任。

今年基金发售遇冷,其中除了市场环境因素,很大程度也是2020、2021年高位发行了大量爆款基金的后遗症。最近基金公司开始降低费率搞“促销”,但这只在干涸的鱼塘里疯狂捞小鱼,效果可想而知。

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回归本源,回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受托理财本质上来,从“以产品规模为目标”向“以客户账户收益为目标”转变,加大对人均盈利额、回撤控制、客户投诉等情况考核,在行情好的高位时要忍得住规模的诱惑,在基金发行的清冷时刻做一名“逆行者”,捡拾优质便宜的投资标的,为长期业绩埋好伏笔。这样才能获得投资者信任,基金销售的周期性才会减弱,发展更加平稳。而不是盯着基民口袋里的钱,只想多收“旱涝保收”的管理费。

对基民来说,大部分人还是比较习惯顺势投资,追涨杀跌。但投资是逆人性的,收益也很大程度会受金融周期的影响,因此仅靠选品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好资产配置,组合投资,同时逆人性投资,“在沮丧的时候保留乐观,在亢奋的时候保持警惕”,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下半年经济或将进入复苏新阶段,一场资本市场的“融冰”之旅或将逐步开启,在当下基金“滞销”的弱市,未来的预期收益高,赚钱的概率是很大的。

历史上基金发行低谷期入场的收益情况:

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切记:投资一定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是典型的乌合之众,你跟大众反向不一定赚钱,但是跟大众同向一定会赔钱。所以想要提高投资赚钱的概率,还是要尽量脱离正常人性和大众思维。